close
合宜住宅不要再蓋了(陳怡伶)2012年 02月11日

台灣住宅體系有三特色,第一、住宅完全商品化,國宅原本可以提高住宅的社會功能,但幾乎全是賣斷和私有化,因此被稱為樂透式國宅政策。第二、忽視弱勢者,不關心社會正義和低收入住宅,公有出租住宅僅0.08%比率。第三、整個制度設計變相鼓勵投機,最大問題在於不合理的稅制和不透明的房屋交易。
在社會住宅運動的推動之下,終於有了一些政策的推動。不過仔細看這些將實施的政策,實在很令人心酸。社會住宅預定地有五處,新北市三處將以BOT方式進行,主要對象是20~40歲的年輕人。兩處在台北市還未定,但台北市先將原本興建的中繼住宅改為大龍峒公營住宅,給年收入158萬以下20~40歲的年輕人。

遭譏掛羊頭賣狗肉

合宜住宅已招標出去,將在機場捷運A7站興建樂透國宅。去年終於通過的《住宅法》,真令人不解甚麼叫社會住宅,竟規定新建的所謂社會住宅,只保留百分之十給各種不同身分的弱勢者。推動的方式完全推卸政府責任,仰賴BOT,獨厚建商。房屋交易價格以區段方式公布,離真實和透明資訊差一大截。難怪被譏掛羊頭賣狗肉。
這些政策完全沒有看到政府想要對症下藥的決心。如果真想解決問題,應該先去看看誰是在住宅體制下最辛苦的一群人。沒有錯,住宅自有率非常高,空屋率也很高,但低收入戶的房屋自有率只有三成左右。這些政策推動不僅沒有針對最需要被住宅資源重分配到的人口,也根本不想去知道這些人的居住處境和需要。居住正義和民生主義一樣,都是口號而已。

去聽聽弱勢者聲音

近年來環伺台灣的國家都紛紛增加社會住宅的比重。韓國於2000到2010年,這十年間,增加社會住宅從2.5%到6.3%,平均每四年蓋24萬戶。日本在泡沫經濟之後,在人民要求下,一直朝著提升生活品質和改善社會不平等的方向,東京的都市文藝復興計劃,推動了幾個像六本木的都市更新,計劃主要目的之一在提高密度以節能減碳,他們也質疑以GDP來衡量經濟成長的方式是有問題的。香港有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問題,公屋維持在30%的比率,在強烈的社會需求下,這比率應該還會增加。中國廣州市已推動社會住宅的政策多年,還因此進行全市八萬多戶的低收入戶調查。廣州大學陳琳教授總結重要結論是:就近居住;提供租賃型住房保障,而非租金補貼;要有電梯等。這些經驗都值得借鏡。
給低收入者一個穩定的住處,也是在照顧下一代。內政統計通報統計,低收入戶中至少有十二萬的兒童和少年,少子化趨勢下,這些未來主人翁都是社會的寶,因為他們是撐起老年化社會的重要支柱。
合宜住宅可以不要再蓋了,但是社會住宅一點都不能少,而且,蓋之前,真的去聽聽這些社會弱勢者的聲音,為了台灣的未來,蓋真的社會住宅吧。

作者為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ling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