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暴露出台灣的都市規劃教育,一直還停留在很過時的都市理論中,沒有討論正義的問題,沒有討論利益衝突的問題,沒有反省規劃師到底為何而戰。推薦一個都市計畫學者的演講,Susan Fainstein在紐約New School的演講,請特別注意引介演講的紐約規劃師那一段(第二位講者),對他的專業掙扎的一段非常誠懇的述說。Susan Fainstein去年從哈佛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退休,正義的城市是她的集終身的重要著作。

介紹這個美國學者,並不是因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而是,想從美國規劃的思潮,怎樣經過六O年的社會運動、七O年的後工業化經濟轉型、八O年代的全球化,繼而的新自由主義崛起,以及2000之後的經濟衰退而轉變。

為何台灣都市計劃教育是過時的? 第一、這位引介的紐約都市規劃師主要的工作是,對抗都市貧窮問題和努力為都市創造工作機會,這好像不是台灣都市規劃所教的都市更新的目標,也沒有看到台灣公部門的規劃師,哪一位是在跟貧窮作戰。

第二、都市規劃是為了公共利益,但美國六O年代的社會運動,早已質疑了都市計劃所謂的公共利益和理性中立立場,所以才產生平等規劃的思潮。因為在現實的世界中,強者有較多的力量去影響規劃的過程,表面上的公共利益其實常是為了服務既得利益者,有些弱勢者的聲音常被忽略。規劃師應該對於這樣的權力不平等有自覺,在規劃過程中,盡最大努力和方法,讓弱勢者的聲音可以呈現出來。

第三、現行的都市更新容積獎勵,並沒有增加太多的都市公共空間,而是產生更多門禁森嚴的豪宅,都市更新反而變成加劇社會不平等的工具,豪宅帶動炒熱房價,反而加重都市住宅的問題。

正義的城市在書的最後,作了一些對規劃師的建議,這些簡要的建議是針對歐美二十年來的大型都市更新的比較研究,所產生的結論。

第一 、任何的新的住宅計畫,都要提供對等的平價住宅給中低收入者。在台灣的都市更新法有這個想法嗎?沒有。

第二、在低收入社區的都市更新計畫,也要產生相對等的低收入住宅。在台灣的老舊窳陋地區的更新,窮人早就被趕跑了,哪有低收入住宅可住。

第三、除非在極端的狀況,不可以強迫住戶或商家拆遷。

第四、經濟發展的計劃應該以在地人和小型商家為優先,而不是大型企業。

還有幾點無法一一列舉,包括新社區的建立,不能造成社會的更加隔離,台北門禁森嚴的豪宅顯然違反這項原則,還有,弱勢的族群要有可以維護其利益的代表幫忙。

很不好意思,這個演講是英文,有點難懂,不過可以看書。這個演講後面是紐約重要社會團體組織者的發言討論,其中一位韓裔是紐約新移民的組織者,她被選為紐約市一百位重要人士之一。

The Just City: Equality, Social Justice and Growth | The New School

www.youtube.com

THE JUST CITY: Equality, Social Justice and the Growing City THE NEW SCHOOL | http://www.newschool.edu Presented by the Center for New York City Affairs: Cen...

 

Top of Form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ling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